市县(区)两级科技管理部门精心从省内高校、科研院所、科技型企业(农业)中,选派科技特派员351人,服务全市102个镇(街)的1036个村,形成了“科技星火遍相传”的农村科技创新服务网络。他们把论文写在广阔的农村大地上,让科技之光犹如璀璨星辰,照亮乡村振兴的每一个角落。这一举措标志着宝鸡市农业科技服务体系迈入全面覆盖新阶段。
精准选派,实现镇村全覆盖
宝鸡市科技局围绕本市农业特色产业体系建设,结合粮食与苹果、奶山羊、林麝、花椒、中药材、高山冷凉蔬菜等农业主导产业和县域农业特色产业现实需求,建立起一套科学的科技特派员选派机制。通过实施科技特派员队伍动态调整机制,宝鸡市从省内高校、科研院所、市属农业技术推广部门、乡土科技人才和科研团队中选拔合适人才。把懂技术、善经营、有热情、肯吃苦的科技人才选派到科技特派员工作岗位上,为农业农村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实人才支撑。宝鸡市科技特派员工作以服务“三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以科技人才为主体,以科技成果转化为纽带,成功构建了覆盖全市的科技服务网络。科技特派员们带着农民干、做给农民看、领着农民赚,将先进技术送到生产一线。
“选育管用”全链条管理体系
为提升科技特派员工作效能,宝鸡市打出“选育管用”组合拳。在“选”出实力方面,宝鸡市动态调整优化科技特派员队伍,确保人岗相适、人尽其才。本年度已调整市级科技特派员158人,把最合适的人才选派到最需要的位置。在“育”出能力方面,实施乡土人才培育计划,充分利用星创天地、科技试验(示范)站、药用植物科技示范基地、新型研发机构等科技创新平台资源,对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等新型经营主体开展培训。培养造就了一批规模大、留得住、用得好的农村致富领头雁。在“管”出动力方面,宝鸡市按照《宝鸡市深入推行科技特派员制度实施方案》,修改完善《宝鸡市农业科技特派员工作管理办法》,联合县区科技局对科技特派员进行管理与考核,划拨35.2万元用于市级科技特派员工作经费补助。同时强化日常监督,定期了解科技特派员到岗履职和服务效能情况。在“用”出效力方面,鼓励科技特派员深入田间地头,在季节管理、疏花疏果、科学施肥、作物丰收等关键农时开展指导。以县区服务团为服务单元,组织“专家服务到地头”“科技特派员助力秋收秋播”等活动,切实提高农民综合技能水平。
创新服务方式,科技赋能产业
宝鸡市科技特派员不仅提供技术服务,更成为连接科研与生产的桥梁。据统计,全市科技特派员累计开展科技服务28791天,围绕我市小麦、玉米、奶山羊、林麝、花椒、猕猴桃、苹果等优势产业,推广农业适用新技术233个,培育引进推广小麦、玉米、大豆、猕猴桃、苹果、高山蔬菜等农作物新优品种319个。为激发科技特派员工作热情,宝鸡市科技局还举办了别开生面的科技特派员“擂台大比武”活动。来自全市的158名市科技特派员、75名“三区”科技人才同台竞技,围绕引进推广新品种、新技术、新成果等进行科技服务效能比拼。各县区科技管理部门组织域内服务的市县两级科技特派员深入田间地头,开展春冬季农业生产精准指导。针对前期小麦生长过程中的冻害、旱情及旺长等问题,因地制宜实施科学管理,为84.28万亩粮食播种稳产高产筑牢技术根基。
成效显著,助力乡村振兴
科技特派员制度已成为推动乡村振兴、实现科技帮扶的强大引擎。宝鸡市通过深化科技特派员机制,重点开展小麦返青期动态监测与精准管护,强化特色产业良种选育及智慧技术应用,为农业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动能。数据表明,科技特派员们创办领办企业、合作社等108个,服务创业基地、农业科技园区、星创天地、科技示范镇(村)等农村领域创新创业平台80个,辐射带动农民20.8万人,开展科技培训1930场次,培育科技示范户和致富带头人1937人,培训农民31641人次。宝鸡市通过“科技服务+产业振兴”双轮驱动,奋力书写乡村振兴“科技答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