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上半年,面对复杂的市场环境与行业竞争态势,宝鸡合力叉车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宝鸡合力”)以产业链、创新链、人才链、资金链的“四链融合”为核心抓手,锚定“打造合力西部堡垒”的战略定位,在产业协同升级与科技创新突破上实现双丰收。
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宝鸡合力整机销量同比增长0.29%;利润总额同比增幅达22.68%;研发投入强度5.51%,超年度目标0.51个百分点;新品销售收入占主营业务收入比重达38.54%,较上年同期提升3.81个百分点,交出了一份产业强基、创新赋能的亮眼答卷。
产业链协同发力
构建双循环发展格局
作为始建于1956年的老牌叉车生产企业,宝鸡合力历经数十年发展,1965年随三线建设内迁宝鸡,1997年由安徽叉车集团整体兼并,如今已成为安徽合力股份有限公司全资子公司,是中国西部最大的叉车及特种车辆研发制造基地。
近年来,宝鸡合力始终将产业链韧性建设置于首位,通过“拓市场、提产能、降成本”三维发力,推动产业链从“稳运行”向“优结构”跨越。公司先后荣获“国家高新技术企业”“陕西省专精特新企业”“陕西省瞪羚企业”“陕西省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陕西省创新型中小企业”等称号,公司技术中心获评“陕西省企业技术中心”“陕西省工业设计中心”。
“我们公司主要生产1—10吨内燃叉车、0.3—5吨电动叉车、3—12吨侧面叉车、2.5—7吨越野叉车及工业车辆制动器,去年产销各类叉车2.5万余台、制动器27万余件,营业收入近16亿元。”宝鸡合力技术中心办公室执行主任赵会良介绍说。
作为一家历史悠久的老企业,“焕新发展”是持续突破的核心内容。近年来,公司锚定市场趋势、紧盯客户需求,构建“内外循环+特色细分”发展新格局,坚持“国内国际双轮驱动、常规产品与特种产品并行”策略,精准切入高增长赛道。
近日,记者在该企业采访时看到,企业园区内整齐停放着样式新颖的叉车产品,等待交付客户。据工作人员介绍,随着新能源产业快速发展,新能源叉车已成为国内市场主力车型,为此,宝鸡合力改造升级新能源电动叉车及智能化提升项目生产线,数控化率达96%,电动叉车制造能力显著提升。
“这款刚下线的H4锂电车,是高端新能源车型,操作舒适、环保低噪,性能可与内燃车媲美。”赵会良向记者介绍,“除该车型外,今年上半年,公司其他电动叉车产品产销同比增长50.7%。”
海外市场也是宝鸡合力的重点发展方向。作为西北地区重要叉车制造商,公司依托亚欧大陆桥与陆港型国家物流枢纽的区位优势,深度融入合力总部“国际化”战略,逐步成为安徽叉车集团西部重要出口平台。近年来,借助中欧班列便捷通道与“一带一路”政策支持,公司出口业务持续增长,2025年上半年,公司出口叉车同比增长10%,销售收入超亿元,产品远销欧洲、北美、南美、澳洲及中亚等地。
“ 为 增强海外市场响应能力,技术与服务人员会深入客户一线提供售后支持、收集市场反馈;同时定期组织研发人员赴境外调研,并邀请重点客户来厂考察交流,推动本地化产品联合开发。”企业相关负责人表示,通过“前端需求+后端研发”的闭环机制,产品国际适配性与竞争力正不断提升。
创新链攻关技术
打造产品核心竞争力
科技创新是宝鸡合力产业链升级的核心驱动力。2025年上半年,宝鸡合力以“研发投入不缩减、创新力度不减弱”为原则,在研发平台建设、新品研发、质量攻关三大领域实现突破,推动创新链与产业链深度融合。
在2024年美国芝加哥的物流展上,宝鸡合力展出了两款专为北美市场打造的创新产品——随行叉车与紧凑型越野叉车,引发国际采购商关注。
这两款产品是如何引起国际关注的?在宝鸡合力生产车间,工程技术人员现场演示了这两款叉车的关键技术与适用场景:随行叉车采用静压传动与轮边驱动技术,地形适应力强、操作灵活,可直接挂载于货运卡车尾部自行上下车,无须依赖装卸平台,广泛适用于城乡配送、农资转运和抢险救援等场景;紧凑型越野叉车则针对沙地、草地、建筑工地等非铺装地形设计,提供两驱与四驱底盘选择,还创新取消了传统变速箱与驱动桥结构,实现整车高度与轴距最小化控制,满足狭小空间高效搬运需求。
这两款产品充分彰显了宝鸡合力在多场景定制研发与科技创新上的实力,目前已成功进入了西方市场。
创新速度是企业发展的风向标。近年来,民营企业快速发展,新产品、新技术涌现对老牌企业形成冲击,应对市场压力的唯一出路便是创新。“销售人员在开展市场调研时发现,智慧物流是智能工厂的重要新兴方向,我们随即组建高技能人才研发团队,联合相关企业攻关,推出了无人叉车。”工作人员介绍说,无人叉车运用磁导航、数字化模拟地图等技术,可自动搬运物料、自主进出电梯,目前已经小范围上市,并且获得了客户好评。
此外,宝鸡合力创新链建设多点开花。企业深化产学研合作,今年上半年完成2项技术引进项目,专利受理6项;组织两项国家标准(送审稿)专家审定会;标准产能升级方面,加快“六基地”战略落地,新增传动系统涂装线、门架智能化焊接线等4条智能产线,单人单班完工台数提升9.1%,产线数控化率达96%,实现从下料到检测的全流程智能化。
据统计,2022年至2024年,宝鸡合力设计中心围绕国家产业政策及市场需求,重点开展工业设计项目20余项,持续推动设计成果转化,助力公司技术水平与核心竞争力稳步提升。近三年申报受理专利33项,授权30项,其中包括发明专利2项、外观专利2项、实用新型专利26项,还有13项设计成果批量上市、3项小批量上市。其中,自主设计的前驱三支点蓄电池叉车、1.5—3.8吨锂电专用叉车获评陕西省绿色设计产品,一款越野叉车荣获陕西省工业精品称号,一条智能产线入选陕西省工业转型升级“智能产线”,“基于MES系统平台的数字化制造应用”项目获评2024年陕西省数字化典型应用场景项目。
人才资金双保障
夯实融合发展基础
人才是企业发展的核心动力。宝鸡合力秉持“总量控制、素质提高、结构优化”原则,坚持“人才兴企”战略,通过灵活的人才引进机制、完善的培训体系与科学的激励机制,吸引并留住大批高素质、高技能人才。同时,公司持续优化人员结构,构建起高层次干部、高水准技术、高技能技师及高水平管理四支人才队伍,为企业持续发展与创新筑牢根基。
为提升技术水平,宝鸡合力一方面派遣技术人员赴海外调研国际领先品牌产品,另一方面与国内高校、科研院所开展产学研合作,通过多元模式推进技术交流与开发;依托集团公司“三院一办”及国家级工业设计中心的雄厚技术支撑,实现了高质量、高速度、高可靠性的产品开发。
据统计,今年公司共引进211高校毕业生和研究生18人,安排3名干部赴总部交流,并开展“导师带徒”结对工作。“针对长期人才培养,我们实施‘双星计划’加速核心人才成长。”企业相关工作人员表示。何为“双星计划”?记者了解到,“双星”即“启明星”与“金牛星”,前者面向新员工,后者针对骨干老员工。公司每年开展“双星”评比,对获评优秀者予以奖励与提拔,这一机制不仅大幅提升了员工积极性,更为企业创新注入了活力。
企业产业升级离不开资金投入。宝鸡合力2018年至今已投入1.6亿元用于设备更新与生产线建设。从产量数据看,1997年企业重组时年产量仅数百台,2025年则将达到3万台。这背后,正是精准稳定的金融支持,为企业实现跨越式发展注入了底气。
依托卓越技术实力与持续创新精神,宝鸡合力在特种叉车领域加速推进。未来,公司将加速G3系列电动越野叉车、全向电动侧面叉车等新品量产,从“西部制造基地”向“全球细分市场领先者”稳步迈进,为中国叉车行业高质量发展贡献“宝鸡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