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宝鸡市科技局网站
本网站支持IPv6
当前位置:
首页 > 科技动态 > 媒体报道

【宝鸡科技型企业巡礼】四链融合 绘就“中国标准”新图景——解码中铁高铁电气装备股份有限公司的创新发展之路

来源:宝鸡日报 发布时间:2025-09-01 09:58

本报记者 黎楠
在宝鸡高新区一座看似普通的工业园区里,工业机器人正以超高精度“编织”着轨道交通接触网的精密部件。这些银灰色的金属构件,即将搭载墨西哥轻轨飞驰,路过印尼雅万高铁的热带雨林,挑战青藏高原的极寒狂风……这就是中铁高铁电气装备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高铁电气公司”)的科技产业园。
从1958年宝成铁路宝凤段的7人加工组起步,历经67年淬炼,高铁电气公司电气化铁路接触网产品已入选国家第六批制造业单项冠军产品。2024年,这家扎根西北的上市央企以创新链、产业链、人才链、金融链“四链融合”为引擎,在轨道交通装备自主创新征程上跑出了“加速度”,用技术创新和产业升级诠释着“中国标准”的深刻内涵。
创新链 让“中国智造”领跑全球
走进陕西省轨道交通接触网供电设备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工程师们正聚精会神地测试着一套新型接触网系统装备。这套名为“200—250公里/小时架空刚性接触网系统”的供电装备,技术水平达到国际先进。“这就好比给高速受电弓安装了一条‘空中跑道’,即使在高速运行工况下,也能保证列车弓网受流稳定。”高铁电气公司科技创新部负责人邓相龙介绍说。
作为国内电气化铁路和城市轨道交通供电装备的“技术策源地”,高铁电气公司始终将创新视为企业发展的生命线。2024年,公司结合行业发展趋势及用户提出的难点、痛点问题,开展了67项科研攻关,其中国家重点研发计划2项、陕西省技术创新引导专项1项。在电气化铁路领域,特殊工况下低净空腕臂装置破解了隧道内空间受限的行业难题,已在福州滨海快线等重大工程中应用;在城市轨道交通领域,跨座式单轨接触轨供电系统成功打入墨西哥蒙特雷市场,实现了该项技术的海外突围。
科技创新的背后,是产学研深度融合的“高铁电气模式”。高铁电气公司与西北工业大学建立先进高分子材料联合实验室,构建“基础研究—中试—产业化”全链条创新体系。2024年,轨道交通160公里/小时高速受电弓-架空刚性接触网系统技术荣获中国城市轨道交通协会科学技术进步奖一等奖,1项课题通过国铁集团结题验收,6项成果达到国际领先水平。截至目前,公司累计获得授权专利358项,其中发明专利79项、PCT专利3项、参与制定现行的行业标准23项,成为国内轨道交通供电装备标准的重要参编单位。
产业链 编织轨道交通“超级网络”
在高铁电气公司的智能化生产车间,自动化生产线正有序运转,一个个精密的接触网零部件从这里下线,发往全国各地的轨道交通建设现场。从宝成铁路到京沪高铁,从上海地铁到墨西哥轻轨,高铁电气的产品已覆盖全球19个国家和地区,构建起“全速度等级、全供电制式、全应用场景”的“产业版图”。
2024年,公司在轨道交通市场持续发力:承揽西安至十堰高铁、潍荣高铁等重大项目,巩固高铁领域优势;在城市轨道交通领域,中标上海地铁9号线改造、济南地铁6号线等工程,市场份额进一步扩大;海外市场更是亮点纷呈,墨西哥蒙特雷4、6号线,马来西亚东海岸铁路等项目的落地,标志着中国轨道交通装备正从“走出去”向“走进去”跨越。
在巩固传统业务的同时,高铁电气公司积极布局轨外新赛道,通过双金属铸造工艺优化、E16铝合金纵梁铸件等技术突破,公司成功将产品应用于新能源汽车、液力缓速器等领域,与长安汽车、宝鸡欣亚电气等企业建立战略合作。
人才链 锻造“大国工匠”方阵
“公司帮我们申报了宝鸡优才卡,我们能享受子女入学、医疗等23项服务,这让我们在宝鸡生活更安心、工作更有斗志。”高铁电气公司青年工程师田乐向记者展示“宝鸡优才卡”时一脸欣慰地说。
作为国家高新技术企业,高铁电气公司深知人才是创新的核心驱动力。公司构建“选育用留”全链条人才体系:通过公开竞聘选拔中层干部,优化人员结构;实施“导师带徒”“技能等级认定”等制度,培育技术骨干;与宝鸡职业技术学院共建实训基地,定向培养产业工人。2024年,该公司4人荣获宝鸡市“有突出贡献青年拔尖人才”称号,5人获评中铁电气化局技术专家,13人获评中铁电工技术拔尖人才,截至目前共有82人获得“宝鸡优才卡”,其中A卡1人、B卡81人。走进高铁电气青年创新工作室,中央企业青年岗位能手李晓军正在指导徒弟进行产品设计。“带徒弟就像培育幼苗,既要传授技术,更要传承匠心。”李晓军的话道出了公司人才培养的真谛。
为激发人才活力,公司建立市场化薪酬体系,对技术、营销人才实施岗位津贴,设立青年创新创效大赛。在中铁电气化局首届青年创新创效大赛中,预埋槽道用可调转换底座优化改进等4项成果斩获1金1银2铜,充分展现了青年人才的创新潜力。
金融链 激活产业升级“一池春水”
作为宝鸡近20年来首家上市企业,高铁电气公司深谙资本市场的“乘数效应”。2021年成功登陆科创板,公司募集资金6.76亿元,引入中信建投等战略投资者,优化股权结构。上市后,募集资金的投入使用,有力支持了高速铁路接触网装备智能制造等项目建设。
与此同时,高铁电气公司积极争取国家和地方政策红利。2024年,面向特殊环境的接触网结构及关键部件优化技术与装备入选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获得专项资金支持;中铁电气化局集团公司重点课题防复燃自激发式灭焰技术等项目的实施为企业注入新动能。此外,公司与招商、建设银行等金融机构建立战略合作,获得低息贷款用于绿色低碳技术研发。
“金融链就像企业的‘血液系统’,只有畅通循环,才能为科技创新和产业升级提供源源不断的动力。”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张厂育表示,他们将进一步探索绿色金融、供应链金融等新模式,推动资本与产业深度融合。
四链融合 构建现代化产业新生态
展开高铁电气公司的发展蓝图,可以清晰地看到,“四链融合”并非简单叠加,而是通过创新链突破技术瓶颈、产业链整合资源要素、人才链提供智力支撑、金融链注入发展动能,形成相互促进、协同共生的产业生态。
创新链与产业链深度耦合。高铁电气公司将科研成果直接转化为生产力,2024年实现营业收入10.08亿元。
人才链与创新链同频共振。通过“揭榜挂帅”“赛马制攻关”等机制,技术专家领衔的研发团队攻克了时速400公里柔性接触网等关键前沿技术,推动产品迭代升级。
这种“四链融合”的发展模式,使高铁电气公司在全球轨道交通装备领域占有一席之地。2024年,公司产品在德国柏林国际轨道交通展上大放异彩,赢得海外客户的高度认可。
站在高铁电气科技产业园,光伏板如蓝色海洋涌动,机械臂与老师傅的手工精修相映成趣——这恰是高铁电气“四链融合”的隐喻:既有科技创新的锐度,又有人才培育的温度;既有扎根产业链的厚度,也善用金融链的活度。
时下,高铁电气公司正以轨道交通供电装备技术创新的引领者为己任,在“四链融合”的快车道上加速前行。从宝成铁路到“一带一路”,从“追赶者”到“领跑者”,高铁电气公司用67年的坚守与创新,书写着中国轨道交通装备自主化的壮丽篇章,为实现交通强国梦贡献着“高铁电气力量”。

主办:宝鸡市科技局 地址:宝鸡市行政中心1号楼6层

建议使用IE8.0以上版本浏览器 电话:0917-3260233

陕ICP备12009282号 网站标识码:6103000064

陕公网安备6103030200021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