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宝鸡市科技局网站
本网站支持IPv6
当前位置:
首页 > 科技动态 > 媒体报道

【宝鸡科技型企业巡礼】宝石管业为何能填补多项国内外技术空白?——中国石油集团宝石管业有限公司“四链融合”发展纪实

来源:宝鸡日报 发布时间:2025-08-19 17:02

本报记者 王玲

不久前,由中国石油集团宝石管业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宝石管业”)自主研发的深海油气用“镍基合金+抗酸碳钢”双金属冶金复合管,通过中国船级社检验认证,获得海上设施产品检验证书。这标志着国内首批深海油气用双金属冶金复合管试制成功,不仅打破了国外垄断,填补了国内技术空白,更为我国深海油气资源开发提供了重要装备支撑。

很多人都注意到,宝石管业的新品发布常常伴随着“国内首批”“国际领先”“填补国内外技术空白”等词语。记者获悉,作为国家高新技术企业,宝石管业先后获国家级科技奖4项、省部级科技奖50余项;开发国际领先的管材新品50余种,多个产品填补国内外空白,这些成果正是企业科技创新实力的生动体现。

科技创新能力并非一蹴而就,这背后是该企业近年来全力构建“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人才链”深度融合生态体系所迸发出的磅礴动能。近日,记者走进宝石管业,探寻“四链融合”的创新故事。

创新链 以“技术立企”破壁攻坚

  “科技创新不只是解决企业发展问题,更重要的是解决企业生存问题。”记者走进宝石管业研究院,最先映入眼帘的便是墙上的这句话。

  从成立之初到现在,宝石管业一直将科技创新作为立企之本。

  宝石管业建于1958年,是新中国“一五”期间156个重点建设项目之一,中国第一家油气输送管生产企业。当年,他们仅用14个月便建成中国第一条大口径螺旋埋弧焊管生产线,因此宝石管业也被称为“中国焊管发源地”。60多年过去了,如今宝石管业已经发展成以管材制造为核心,集输送管、石油专用管、连续管、管材防腐、焊接材料、新能源装备和制造服务等业务于一体的国家级服务型制造示范企业、国家级绿色企业。

  作为油气管材制造的头部企业,公司在全国拥有9个生产基地、42条生产线、3个研发中心,建厂至今已生产输送管、专用管和连续管共计3002万吨,参建重点管线200余条,西气东输、引汉济渭等国家重大项目都有宝石管业的“身影”。公司产品还出口俄罗斯、沙特、印度等40多个国家和地区,输送管、连续管国内市场占有率始终保持第一,企业连续三年被评为国家管网优秀供应商。

  宝石管业执行董事、党委书记来进和说:“没有科技创新,企业就没有未来。”多年来,正是这种刻骨的危机感,驱动宝石管业在创新的道路上不断前进。

  宝石管业研究院的大厅内展示着输送管、油套管、连续管、非金属油气管材等重点技术产品。作为国家石油天然气管材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国内顶尖的管材技术都出自这里。

  “这些年,我们取得科研成果90多项。其中,承担国家重大科技专项、‘863’项目、科技支撑计划等项目21项。我们坚持研发一代、生产一代、储备一代的思路,研发形成管材腐蚀与控制技术、异种材料焊接技术、高强度高金属管材设计与制造技术等11大管材特色技术。你看,这是我们自主研发的新品——井下大功率电加热器,它可以大大提高油田的出油率,现在已经在新疆油田实现工业化应用,采收率提升了50%以上。”研究院负责人王和平对记者说。

  创新平台是科技创新的硬核支持。除了国家石油天然气管材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宝石管业还拥有6个省部级研发平台。同时,公司与30多家知名高校、科研院所及油气田等共同建立了产学研用合作机制,建立了陕西省院士专家、博士后科研工作站。今年,秦创原(宝鸡)产业创新研究院落户宝石管业,宝石管业的高性能非金属管材开发平台入选首批工业和信息化部重点培育中试平台,这些都将成为宝石管业创新的动力来源。

  多年来,宝石管业一直锚定“国之所需”进行科技研发。公司聚焦国家能源安全、水资源战略、城市生命线更新等重大需求,将研发“火力”集中于深海油气输送特种管材、超大口径水利工程管道、城市智慧管网系统、超纯水处理管道等关键领域。前段时间,由宝石管业自主研发制造的国内首盘规格114.3×7.6毫米连续管顺利下线,填补了国内大尺寸连续管制造领域的技术空白,为油气勘探开发注入了强劲动力。

  尤其是今年以来,宝石管业坚守技术立企理念,构建了由“公司决策层、企业实施层、一线创新层”组成的三级创新体系,实施了科研投入预算机制、科研成果转移转化机制等,激发创新活力。仅上半年,宝石管业就突破关键技术7项,开发新产品10种,4项科技成果通过集团公司鉴定,其中2项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产业链 以“一体两翼”纵横贯通

  创新成果若不能高效转化为市场竞争力,终究是空中楼阁。宝石管业深谙此理,以创新链为引领,精耕产业链,锻造出极具韧性的“产业之躯”。

  “一体两翼”是宝石管业的产业发展布局,“一体”即做强能源管材业务,“两翼”即做快新能源业务、做优“制造+服务”业务。宝石管业充分发挥中国焊管发源地的技术优势,打造定制化输送管、高端化油套管和智能化连续管,同时在能源管材方面加快培育高压输氢焊管、高气密封特殊螺纹油套管、万米CT130变壁厚连续管等“专精特新”拳头产品。

  “制造+服务”是宝石管业立足国家级服务型制造示范企业,着力打造研发、设计、生产、销售一体化柔性生产的服务模式。公司向下游拓展,组建了专业的工程服务团队,提供从管网设计咨询、定制化生产、专业安装到智能监测运维的全生命周期服务,极大提升了客户黏性与产品附加值。从“卖产品”向“卖服务+解决方案”的转型,宝石管业构筑了难以复制的综合竞争力。“针对我们的新产品大功率电加热器,我们刚成立了一个电加热技术服务部,做强我们‘技术+服务’的优势,对电加热技术进行全方位服务。”王和平说。

  新能源业务是宝石管业近年来发展的新方向。宝石管业以深化国家级绿色工厂建设为抓手,积极融入集团公司“双碳三新”总体部署,以科技创新推动产业创新,围绕管材主业找准新赛道,开展新能源装备合作,下好未来发展“先手棋”,培育“第二增长曲线”。

  宝石管业优化“数智宝管”建设,成立数智化研究项目部,编制数智化转型方案,开发行业首个焊缝X射线AI质检大模型,自主研制井下大功率电加热器远程监控系统,实施智能化改造项目10个,建成首个省级数字化车间,推进大集中ERP系统上线,进一步夯实数智赋能基础。如今,数字化已成为赋予宝石管业产业链强大韧性的最关键力量。

  创新链对产业链的带动作用,在生产经营数据中得以充分体现。截至7月24日,宝石管业今年实现合同管产量100万吨,刷新了近12年来达产百万吨的最快纪录。其中,新技术、新产品对企业的创效达到5.9亿元,占总收入的12.4%。

  人才链 以“创效育才”聚智培元

  所有竞争,归根结底是人才的竞争。宝石管业将人才视作“第一资源”,把人才链定位为贯穿并激活“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的“灵魂之链”,构建起引才、育才、用才的全方位生态体系。

  机制创新,方能激活“一池春水”。宝石管业通过建立“一个整体、三个层次”的创新体系,理顺公司科技创新决策层、研发层、应用层职责定位,完成科研机构去行政化改革,进一步优化科技创新的体制机制。公司实施项目经理负责制,赋予技术带头人充分的团队组建权、技术路线决策权和经费使用权;同时引入檀润华院士团队,推广C-TRIZ创新方法,成立国家技术创新方法中国石油推广应用基地,培育创新工程师65人,选聘首席专家、高级专家和一级工程师11人,有效提升了科研人员创新能力和创新效率。

  “人才是我们的第一资源。”王和平对记者说,公司对科技人才有一个正确的导向,即不让“雷锋”吃亏,给“火车头”加满油,要让科技人才心无旁骛搞研发。为此,宝石管业实行专业技术人员岗位序列改革。技术岗位从助理工程师一直到中国石油高级专家,总共七个等级,打破了传统路径,为专业技术人员畅通了成长通道。“以前,像我们技术岗位能到高级工程师就到天花板了 ;现在,只要够努力,能一直干到中国石油高级专家,待遇比肩中国石油的高管,这让我们看到了更多希望,也有了更大的干劲。”研究院一名技术人员对记者说。

  改革进一步增强了人才吸引力。公司在宝鸡、西安、上海构建起科研新格局;20万元安家费,外加配套住房,进一步加大对人才的吸引力度。仅今年上半年,研究院就引进3名外聘专家,招聘1名博士研究生,完成18名人才认定,加快50名C-TRIZ创新工程师培养,组建智慧连续管等团队。

  此外,宝石管业强化科研人员的创效意识和成本意识,明确科研人员不能只埋头研究,而要紧盯市场,从研发初期就要考虑市场需求,控制成本,以最小的投入为企业创造更大的效益。为此,企业印发了《专业技术人才管理办法》《绩效考核及激励机制办法》,制定“搞活机制,激发动力”改革行动实施方案,推动考核重心向效益效率增长和竞争力提升转变。

  资金链 以“项目为先”精准滴灌

  科技创新与产业升级,离不开巨量、持续且精准的资金投入。宝石管业创新性地构建了多元化、全周期的资金供给体系,确保“好钢用在刀刃上”,为“四链融合”注入源源不断的“金融血液”。

  宝石管业始终聚焦深耕主营业务,凭借卓越产品品质、领先的技术解决方案和优质的客户服务,赢得市场口碑与份额,确保稳健的营业收入和利润增长。企业坚持将每年营收的1.3%以上固定投入研发,即使在行业周期波动期亦不缩减,彰显了对创新的长期承诺。强大的内生现金流,是支撑企业持续创新的基石。

  同时,宝石管业组建专业团队,紧密跟踪、精准解读并高效利用国家及地方各级政府的科技创新扶持政策。今年上半年,宝石管业研究院争取横向科研课题经费1792.14万元,政策创效94.08万元;争取技术服务、试验检验等合同金额457.56万元。

  面对新一轮科技革命与产业变革,提升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和安全水平、加快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无疑是中国制造业面临的时代课题和必然选择。宝石管业以“四链融合”为引领,勇闯科技创新“无人区”、勇攀产业链条“制高点”的生动实践,为千万家矢志创新的中国制造企业照亮了前行之路。

主办:宝鸡市科技局 地址:宝鸡市行政中心1号楼6层

建议使用IE8.0以上版本浏览器 电话:0917-3260233

陕ICP备12009282号 网站标识码:6103000064

陕公网安备6103030200021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