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定主动公开内容

重点领域
信息公开

政府信息
公开年报

对市政协十三届二次会议第478号提案的答复

发布时间: 2023-07-10 14:26:22 浏览次数:

类别:A


宝鸡市科学技术局       签发人:高峰


              宝市科函〔2023〕47号                




对市政协十三届二次会议第478号

提案的答复



曾晓春委员:

您提出的《关于加大高新技术产业扶持引进力度的提案》(第478号)收悉。非常感谢您对我市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关心和支持。我局高度重视,针对您提出的建议,进行了专题研究,现答复如下:

高新技术产业是国民经济的战略性先导产业,是推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产业结构调整的重要力量。近年来,我局高度重视高新技术产业发展,通过大力培育科技型企业,鼓励研发创新投入,支持研发平台建设等举措,全市高新技术产业取得了长足发展。从创新主体来看,2022年,全年新增高新技术企业122户、累计416户,入库科技型中小企业537家,培育瞪羚企业15户、累计77户,分别同比增长41.5%、49.2%和24.2%,科技型企业实现高位增长,总数量居全省前列;从平台建设来看,秦创原(宝鸡)创新驱动平台加快建设,宝鸡飞地孵化器作为全省首批飞地孵化器成功落户总平台,吸引宝钛集团、拓普达钛业等15户企业入驻,成功引进了一批高层次人才及团队。省高端装备用精密物理传感器产业技术创新联合体、省工业自动化智能传感器产业技术共性技术研发平台获批组建。2022年批准组建市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6家,市级重点实验室4家;从项目统筹来看,实施省秦创原重大项目3项,启动实施秦创原宝鸡创新港、西部传感器产业园建设等秦创原重点项目43个,总投资103.1亿元;谋划实施正威宝鸡新材料科技城、新能源汽车零部件产业园等秦创原“两链”融合重大项目100个,总投资近900亿元。充分发挥厅市会商机制作用,深化“两链”融合。立足我市重点产业链,谋划实施“厅市联动重点项目(宝鸡传感器产业)”,通过积极争取,三大链组12个项目获省科技厅专项资金4500万元支持。从产学研合作来看,建立技术转移示范机构、技术经理人、科技成果、技术需求等4个科技成果管理库,首批认定市级技术转移示范机构6家,培育技术经理人44名、累计达105名,收集科技成果355项,企业技术需求327项。2022年完成技术合同认定登记229项、成交额38.19亿元。从科技人才来看,深化“领军人才+项目研发+创新团队”招才引智模式,柔性引进外国高端人才37人(次);引进省秦创原“科学家+工程师”、秦创原高层次创新创业人才及团队11个;8人入选省中青年科技创新领军人才、科技创新创业人才等;认定市“科学家+工程师”队伍24个。

尽管我市在高新技术产业发展有了进步,但与西安、咸阳等城市相比还存在差距。您提出的建议对加强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具有很强的针对性和指导性,我们将认真予以研究和落实。

一、完善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协调机制

(一)成立市产业集群及重点产业链提升工作领导小组。市委、市政府坚持将工业发展作为强市之本,聚焦推进全市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全面落实“群长制+链长制”,打造先进制造业产业集群。由四大班子主要领导担任产业集群群长,市级领导担任13条市级重点产业链链长,市级有关部门主要负责人担任副链长,成立产业链提升工作专班,“群长+链长”制得到全面落实,通过链长牵头,摸清了现状,制定了宝鸡市13条产业链提升三年行动计划(2023—2025年),为全面推动优势产业转型升级,培育壮大战略新兴产业提供了有力支撑。截止2022年底,宝鸡市实施产业链提升项目167个,省级产业链关键核心技术“揭榜挂帅”项目23个,谋划实施航天动力产业基地、数控机床产业园、轨道交通产业园及传感器产业园二期等项目,加快产业聚集。重点打造数控机床、石油装备、轨道交通、航空电子、传感器等先进制造业产业集群。宝鸡钛谷集团成功组建并运营良好,钛产业中小企业集群跻身国家级产业集群,钛产业跻身全国首批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全市高新技术产业发展进入了快车道。

(二)成立秦创原(宝鸡)创新驱动平台建设工作领导小组。自全省秦创原创新驱动平台建设全面启动以来,我市高度重视,成立了由市委书记、市长任双组长,市级各部门为成员单位的秦创原(宝鸡)创新驱动平台建设工作领导小组,研究解决工作推进中的困难和问题。印发了《宝鸡市用好秦创原创新驱动平台助力区域科创中心建设三年行动计划(2021-2023)》《打造秦创原“两链”融合示范区实施方案》等政策。积极开展“院士专家宝鸡行、一把手带头进高校”活动,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带队赴西安交通大学、西北有色金属研究院等高校、科研院所开展精准对接,先后邀请蒋庄德、张平祥、康振生等4名院士为我市先进结构材料、传感器、粮食产业把脉问诊。依托秦创原(宝鸡)创新驱动平台,宝鸡高新区启动科技新城核心区建设,落地重大项目51个、总投资619亿元。举办省市共建西部传感器产业园战略合作协议签约大会,渭滨区与陕西电子信息集团等11家企业签约首批入园项目和应用推广协议,总投资达20多亿元。

二、加快推动高新技术产业发展

(一)加强顶层设计。围绕国家产业战略布局,依托宝鸡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和产业配套优势,市委、市政府提出要深入实施“一四五十”战略,加快建设副中心、全力打造先行区。着力构建“45511”现代产业体系。把实体经济特别是制造业做强做大做优。做强钛及新材料、汽车及零部件、优势装备制造、食品工业四大优势产业;做大航空航天、新能源、机器人及关键零部件、电子信息、生物医药与健康设备五大新兴产业;做优现代物流、研发设计、现代金融、商务会展、信息技术五大生产性服务业;推动高端能源化工产业发展。同时,以链长制为抓手,以规模化、集群化、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服务化为方向,推进工业强市“15513”工程,扎实开展13条重点产业链提升三年行动。通过顶层设计,搭建规划“四梁八柱”,有政策、有路线、有资金,为宝鸡高新技术产业发展指明了方向。

(二)争取项目支撑。全市各部门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全力做好各级各类计划项目争取工作,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充分发挥项目在全市高质量发展的支撑作用。2023年市政府发布市级重点项目762个,总投资3881.77亿元,年度投资1296.80亿元。其中高新技术产业项目达400余个,总投资2000多亿元,年度投资812亿元。这些项目在新年度中的建设将为宝鸡工业发展提供雄厚的支撑。组织实施各类科技计划项目申报,推动企业创新水平和自主创新能力不断提升。组织实施组织实施市秦创原重大项目43项,年度投资13.23亿元。省级科技计划项目59个,争取资金1332万元。发挥市科创基金杠杆作用,分别支持陕西国钛金属、宝鸡华煜鼎尊等公司资金1000万元和600万元。通过政府带动、项目拉动、基金撬动,全社会研发经费投入30.19亿元,比上年增长0.41亿元,增长1.38%。

三、持续优化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环境

(一)优化发展环境。深入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关于促进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精神,结合我市实际,制定了《宝鸡市关于促进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高质量发展若干措施》,支持高新区实施新一轮“腾笼换鸟、凤凰涅槃”攻坚行动,腾出用地、用能、排放等资源要素空间,加快传统制造业改造提升。深化“亩均效益”改革,着力营造优质服务的发展环境,助推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大力实施科技型企业倍增行动,出台了《宝鸡市促进科技型企业增量提质实施方案》。同时,印发了《宝鸡市“十四五”建设区域科创中心规划》,为做好“十四五”期间科技创新工作指明了方向,营造了科技创新良好政策环境,极大提高了企业的创新动力。

(二)强化服务意识。采取多种形式宣传科技政策,解读科技型企业申报、创新平台培育、科技成果转化等政策。认真开展科技活动周宣传,利用产学研对接、企业调研等活动,宣讲政策“红利”。进一步激发了科技人员的工作热情,增强企业家的创新意识。开展作风治理专项活动,切实转变工作作风,推行“一线服务法”,开展“企业走访”活动,了解企业所需、所想、所盼,“一企一策”精准服务。落实好资金奖补,为企业发展纾困解难、添薪助力。2018年以来,全市享受研发费用后补助的高新技术企业达到187户,补助资金1518万元。对秦川机床等38户企业承担的41个中省重大科技项目给予补助资金507.5万元。工业企业建设的20个研发平台、特色产业基地给予建设资金后补助610万元。不断完善申报省科技计划项目路径,助力企业申报科技计划项目。深入调研摸排技术需求,指导企业明确项目申报方向,为项目申报做好准备。积极搭建高校与企业之间的产学研合作平台,帮助企业总结技术创新点,提升项目申报材料质量。

四、完善高新技术产业激励政策

(一)出台“1+5+N”系列政策。为培育壮大钛及新材料、汽车及零部件、优势装备制造、食品工业四大优势产业;做大航空航天、新能源、机器人及关键零部件、电子信息、生物医药与健康设备五大新兴产业,我市出台了构建宝鸡市制造业高质量发展“1+5+N”政策体系,即《宝鸡市坚定不移做强工业行动方案》《宝鸡市促进制造业高质量发展若干政策》《宝鸡市13条产业链提升三年行动计划(2023—2025年)》,坚持“以产业定位发展”的总体思路和基本逻辑,锚定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开展产业链延链、补链、强链行动,在全市域,打造2个千亿级、1个五百亿级、8个百亿级产业培育体系。根据产业特点,明确产业链产业布局、发展方向和发展重点,促进各项任务工程化、项目化、清单化推进,确保各项工作高效落实。为培育壮大高新技术产业,全力打造区域增长极主动力,以工业经济的跨越式发展驱动市域经济腾飞提供了有力支撑。

 

五、进一步健全秦创原创新驱动平台建设

秦创原创新驱动平台建设以来,坚持以企业主体、人才主力、市场主导、政府主推,通过建设一流创新平台、做强一流创新主体、做优一流创新生态,加强创新资源集聚利用和优化配置,不断完善秦创原建设体制机制,助力高新技术产业加快发展。

(一)建设一流创新平台。共建宝鸡飞地孵化器和飞地研发平台。我市首个飞地孵化器落户西咸新区。按照“在港孵化、宝鸡转化,西安研发、宝鸡制造”的工作思路,推动中铁高铁电气先进轨道交通供电技术研究院、宝鸡拓普达钛业动力与新材料研究院、陕西长美新型材料研究院等一批飞地研发平台在秦创原总窗口落户建设。布局建设一批产业协同创新平台。依托秦创原创新驱动平台优质资源,西北有色金属宝鸡创新研究院挂牌成立;陕西省高端装备用精密物理传感器产业技术创新联合体、陕西省工业自动化智能传感器产业技术共性技术研发平台成功组建;轻合金材料及其数字化智能铸造技术创新中心正式运营。创建一批新型研发机构和创新示范企业。支持组建“宝鸡市微特电机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等16个市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宝鸡市油气井用高性能特色螺纹套管重点实验室”等4个市级重点实验室。长岭电子入选国家级创新示范企业,北方动力、航天时代、凌云电器入选陕西省第十批技术创新示范企业。

二)培育一流创新主体。建立递进式培育机制。出台《宝鸡市科技型企业创新发展增量提质计划》,推进科技企业“登高、升规、晋位、上市”进程,不断完善“科技型中小企业+高新技术企业+瞪羚企业+上市企业”创新主体培育体系。万家法人企业中的高企(瞪羚)数量达到20.82户;新增省级上市后备企业9户,累计23户,数量居全省第二。构建全链条孵化体系。坚持政府支持、社会主导,大力构建“众创空间—孵化器—加速器”全链条科技企业孵化体系。组建成立陕西省科技企业孵化器协会宝鸡分中心、宝鸡高新区科技企业孵化器联盟。陆港高端装备制造产业园跻身省级科技企业孵化器行列,西部传感器众创空间、启迪之星(宝鸡)、扶风科技工业园众创空间被认定为省级众创空间。抓好多层次梯队建设。出台《宝鸡市中小企业培育工作实施方案》,建立“专精特新”企业动态培育库。专精特新企业达到119户,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达到13户,数量均居全省前列。我市跻身全国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百强城市,位列第78位。宝钛集团荣获“2022年国家知识产权优势企业”称号,中铁宝桥天元、西电宝鸡电气等5户企业获评省级智能制造试点示范企业及智能工厂、智能车间,全市国家级智能制造示范项目及企业达到14个、省级23个。

(三)做优一流创新生态。注重队伍培养,开启人才培育加速度。围绕“两链”融合,在新一代信息技术、高端装备制造、新材料、现代农业等领域,新增秦创原“科学家+工程师”队伍32个。举办技术经理人培训班、创业主题讲座等活动,培育科技经纪人50人。支持陕西鼎川织业、陕西丝路机器人、陕西航天时代导航等企业实施秦创原高层次创新创业人才项目4项,并获得连续三年的专家年薪1:1资助。创新工作举措,统筹协调落实。制定秦创原(宝鸡)创新驱动平台建设《2022年工作要点》《提升方案》《关于打造秦创原“两链”融合示范区的实施方案》等系列措施。召开宝鸡高新区高质量发展大会,启动科技新城核心区建设,落地重大项目51个、总投资619亿元。举办省市共建西部传感器产业园战略合作协议签约大会,渭滨区与陕西电子信息集团等11家企业签约首批入园项目和应用推广协议,总投资达20多亿元。宝鸡高新区成功入选中国高新区创新能力百强榜和首批国家级知识产权强国建设试点园区名单。宝鸡高新区、凤翔高新区被省政府表彰为落实省有关政策措施真抓实干成效明显的地方,分别获500万元、100万元奖励。

开展“一进三行”,激发人才队伍创新力。邀请省内高校、院所教授及创新团队,开展“秦创原教授专家团队宝鸡企业行”活动,深入50余户企业破解技术需求难题,我市4户企业分别与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化学与化工学院共建“实习实践就业基地”。宝鸡职业技术学院、陕西钛谷新材料产业发展有限公司组建宝鸡钛产业学院,陕西机电职业技术学院与陕西壹控智飞智能科技有限公司创建无人机产业学院。积极落实《秦创原创新驱动平台(宝鸡)政策包》奖补政策,扎实推进重点产业链提升、企业倍增计划等工作,对13大类、243个项目、378户企业予以后补助和奖励,累计兑现奖补资金5882.58万元。设立总规模20亿元的市工业高质量发展基金,通过股权投资等方式,加大对科创企业支持力度,助推高新技术产业发展。

感谢您对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工作的关心和支持。下阶段,我们将按照您的建议要求,进一步研究落实工作举措,进一步优化创新环境,进一步整合创新资源,加强政策的精准性和及时性。欢迎您多提宝贵意见和建议,我们将群策群力,为推动我市高新技术产业发展、打造制造业高质量“排头兵”而共同努力。


                        宝鸡市科学技术局

                          2023年7月3日


      (联系人:马强,电话:0917-3260241)

抄送:市政协提案工作委员会,市政府督查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