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定主动公开内容

重点领域
信息公开

政府信息
公开年报

媒体解读:澎湃动力“秦创原”——解析《宝鸡市用好秦创原创新驱动平台助力区域科创中心建设三年行动计划(2021-2023年)》

发布时间: 2021-09-28 09:15:39 浏览次数:

原文链接:中共宝鸡市委 宝鸡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宝鸡市用好秦创原创新驱动平台助力区域科创中心建设三年行动计划(2021—2023年)》的通知


今年3月,我省全面启动秦创原创新驱动平台建设,5月发布《秦创原创新驱动平台建设三年行动计划(2021-2023年)》,提出加快构建从研发到孵化、再到产业化的科技创新系统,进一步加快两链融合,努力把秦创原打造成为全省创新驱动发展的总源头和总平台。8月,市委、市政府印发《宝鸡市用好秦创原创新驱动平台助力区域科创中心建设三年行动计划(2021-2023年)》,要求用好秦创原创新驱动平台,助力我市区域科创中心建设,加速把创新优势转化为高质量发展成果,把宝鸡打造成秦创原创新驱动平台的重要窗口。

  创新是一个国家和民族发展进步的源头活水,只有创新,才能占得先机,取得优势,赢得未来。
  近日,市委、市政府印发《宝鸡市用好秦创原创新驱动平台助力区域科创中心建设三年行动计划(2021-2023年)》(以下简称《行动计划》),为我市擘画出一幅壮美发展蓝图:围绕“一四五十”发展战略和工业强市“1459”工程,依托秦创原创新驱动平台,着力搭建一批科技研发、协同创新、双创孵化平台,培育一批创新主体(创新型企业),攻克一批关键核心技术,支持一批科技成果飞地转化,培养一批创新型人才团队,形成一批创新型产业集群,构建具有核心竞争力的区域创新体系。
  攻克一批“卡脖子”关键技术
  众所周知,装备制造业是我市传统优势产业,如今正面临着“成长的烦恼”——亟需向高端化、集聚化、智能化方向发展,技术创新则是整个产业转型升级的关键所在。过去受资金、技术、人才等制约,很多企业遇到“卡脖子”难题,开展技术创新却举步维艰。秦创原带来的资金流、人才库和政策包,专门帮助企业解决一揽子创新难题。
  《行动计划》提出,我市将以宝鸡(秦创原)创新促进中心建设为抓手,以建设区域科技创新中心为目标,充分发挥企业主体、人才主力、市场主导和政府主推作用,促进产业链、创新链深度融合,进一步推进装备制造业名城建设。
  未来3年,我市将以宝鸡高新区为重点,打造秦创原创新驱动平台宝鸡产业承载区;重点产业领域建设不少于2个创新联合体、共性技术研发平台;攻克一批支撑产业发展的关键核心技术,对接落地重大科技成果转移转化或产学研合作项目5-10个,技术合同交易额达到34亿元。
  我市将以企业需求为导向,建设行业技术创新平台,着力攻克一批“卡脖子”关键核心技术,化解产业链“痛点”,疏通创新链“堵点”。推动以秦川集团等创新型领军企业为主导,产业链上下游企业参与,联合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在秦创原组建“陕西省高档数控机床创新联合体”“陕西省高档数控机床共性技术研发平台”。聚焦产业链、供应链关键核心技术,谋划2-3个省重点专项攻关课题,参与科研“揭榜挂帅”,开展研发攻关与创新突破,提升产业链竞争力。围绕智能机床、人工智能等战略性新兴产业,积极创建省级制造业创新中心,推进省级产业联盟建设。
  鼓励企业在秦创原创新驱动平台总窗口设立新型研发机构,充分利用高等院校、科研院所等创新资源,聚焦技术瓶颈,开展产品研发、技术创新和联合攻关。在秦创原创新驱动总窗口建立的研发平台,同等享受市科技创新奖补政策。
  助力科技成果从实验室走上生产线
  宝石机械和宝光集团是我市两家校企合作的典范,数十年来,高校在两家企业的产品技术进步、升级换代过程中,发挥了巨大作用,很多创新成果从实验室走上了生产线,为两家企业成为行业龙头起到推波助澜的作用。
  宝鸡是丝路工业重镇,有近8000家工业企业,在国民经济41个工业行业大类中,宝鸡在35个工业大类中有企业开展生产经营活动,行业覆盖面达85.4%,为高等院校的师生开展科研活动提供了广阔舞台。在宝鸡,各种科研人才都能找到用武之地,一展平生抱负,实现人生价值。为充分利用高校优势资源,加强校企合作,自秦创原启动以来的半年时间里,先后两次征集企业技术需求。4月初,市科技局牵头走访了我市多家企业,征集到34户企业57项技术需求;8月底,市政府领导牵头,市科技局、工信局、国资委、招商局主要负责同志带队,抽调相关工作人员,组成四个调研组,通过发放调查表、深入相关企业实地调研、召开企业座谈会等形式,又对全市120户重点企业创新发展需求开展摸底(各县区政府、各高新区管委会组织对辖区内企业全面进行调查摸底)。经统计汇总,全市120户重点企业中,97户企业有技术需求194项,107户企业有人才需求139项。之后又根据我市“十四五”规划,征集筛选创新平台建设、汽车及零部件等领域重点项目84个,总投资152.6亿元。目前,全市160多家企业有校企合作项目,今年新启动总投资38.2亿元的24个项目。8月10日,我市企业在秦创原平台与省内高校又签订了10个校企合作协议。
  未来三年,我市将在七个方面深入开展校企合作:以宝钛集团为龙头,力兴钛业、鑫诺新金属等企业为骨干,与西安交通大学和西北工业大学材料学院、航天航空学院等院校在钛及钛合金新材料及航空航天关键装备等领域开展联合攻关;以秦川集团、中铁宝桥、中车时代企业为龙头,关中工具、虢西磨棱机等企业为骨干,与西安交通大学、西安理工大学机械学院等院校在高端装备制造、人工智能等领域开展联合攻关;以长岭集团、烽火集团为龙头,四维衡器、圭彬光电等企业为骨干,与西安交通大学自动化工程学院、西安电子科技大学电子信息学院等院校在电子信息技术、物联网技术等领域开展联合攻关;以法士特集团、陕汽商用车企业为龙头,会同汽车及零部件企业,与西安交通大学能源与动力学院、长安大学汽车学院等合作,开展汽车制造领域关键核心技术研发攻关;以宝石机械、宝石钢管企业为龙头,会同有关石油装备制造企业与西安交通大学、西安石油大学机械学院等合作,开展石油钻采平台重大关键技术攻关与新产品研发;以爱骨医疗、嘉洁医疗、博磊化机、长青能化等企业为代表,与西安交通大学医学院、能源与动力学院等院校在生物医疗关键设备、能源化工、高端装备等领域开展技术人才深层次合作;以西凤酒、和氏乳业为龙头,柳林酒业、裕凤包材等企业为骨干,与西北农林科技大学、西北大学、陕西科技大学食品学院等院校在原粮品种培育、白酒酿造、绿色包装等领域开展关键核心技术研发攻关。
  吸引高层次人才服务宝鸡发展
  人才是创新的关键,我省建设秦创原创新驱动平台,就是栽下梧桐树,要吸引全国乃至全球高端人才服务陕西发展。未来3年,全省每年投资1亿元,设立“秦创原”高层次创新创业人才引用专项资金,打造“三支队伍”,构筑创新创业人才高地。
  目前,我市急需各种高端人才,《行动计划》突出抓好人才和机制两个关键,提出建立创新联动机制,引进培育科技创新人才。结合宝鸡市“十四五”产业布局,重点加强秦创原科技创新人才引进,培育创新“校聘市用”模式,实现高等院校人才培养与企业需求无缝对接,构建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企业为主体、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支持在宝大企业、大集团引进院士、博士后等高层次人才,建立院士工作站、博士后科研工作站。优化人才发展机制,研究出台《关于进一步完善人才发展机制推动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政策措施》,制定《宝鸡“优才卡”发放管理暂行办法》。制定出台《宝鸡市青年科技新星培育工作指引》,每年培育一批青年科技新星。实施国外专家服务计划,鼓励企业引进或离岸合作一批高层次国外专家,力争获得秦创原创新驱动平台政策支持。
  同时,实施双向互动,加强人才交流培训。建立宝鸡市与秦创原创新驱动平台科技创新人才双向交流机制,积极为秦创原创新驱动平台或西部科技创新港选派到宝鸡挂职的经营管理人才、科技创新人才和来宝开展社会实践的人才,提供生活保障及支持。组织我市干部、科技人才、企业管理者到秦创原相应岗位挂职锻炼。充分利用西安交通大学“全国干部教育培训高校基地”“国际工程科技知识中心丝路培训基地”等品牌,开展各类高品质培训活动。依托秦创原创新驱动平台国内外专家资源,围绕宝鸡市改革发展中的难点热点重点问题开展研究,获得高端智库战略咨询服务。
  《行动计划》提出,我市将以特色科技园区为突破,推进县域高质量发展。县区围绕特色产业发展和行业发展特点,以推进特色科技园区为突破口,加强与秦创原中小企业研发服务中心合作,为中小企业提供精准技术指导、研发支持、检验检测、人才培养、运营管理等研发及创新服务。宝鸡高新区谋划建设“科创飞地”,吸纳、运用秦创原科技创新资源,引导各类科技服务机构设立分支机构,打造“中国·钛谷”,建设国家级科技研发和孵化中心,建成国内一流的创新型科技园区。渭滨区在西部科技创新港周边区域,建设“渭滨飞地转化器”,开发建设线上渭滨区西部社会资源协同创新转化平台。金台区推进重点产业“链长制”,开展与秦创原创新驱动平台总窗口高端人才合作。鼓励园区企业在秦创原创新驱动平台总窗口建立域外研发平台。各特色科技园区按照“名园”“名区”建设目标,推广“科研院所+专业园区”模式,落实各类支持园区发展优惠政策,把园区建成人才聚集高地、财富汇聚重地、创新创业胜地,推进县域协同创新高质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