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定主动公开内容

重点领域
信息公开

政府信息
公开年报

对市十二届政协五次会议第215号提案的答复函

发布时间: 2021-09-15 17:32:16 浏览次数:

类别:A


宝鸡市科学技术局         签发人:高峰


宝市科函〔2021〕51号                


对市十二届政协五次会议第215号

提案的答复函


张红科副主委(农工党宝鸡市委会):

非常感谢您对我市国家创新型城市建设工作的关心和支持,您提出的《关于深化国家创新型城市建设,提升创新驱动能力的提案》(第215号)已收悉。现答复如下:

一、基本情况

2010年4月,我市被国家科技部确定为全国第二批国家创新型试点城市。市委、市政府认真贯彻党的十八大、十九大精神,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把创新作为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作为我市产业转型升级、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战略支撑。历经9年持续不懈的创建,2019年12月,我市成为全国首批国家创新型城市。主要做法体现在以下五个方面:

一是制定实施方案,明确创建任务。按照国家科技部《关于进一步推进创新型城市试点工作的指导意见》,结合我市实际,经过充分调研论证,制定了创建实施方案。明确了创建指导思想、目标任务、组织领导、主要内容、保障措施和进度安排。依据目标任务,逐年细化分解,创建以来共分解目标任务1083项,为持续有效推进创建工作提供了保证。

二是加强组织领导,形成创建合力。成立了以市委书记任顾问、市长任组长的创建工作领导小组及其办公室,其成员单位包括宝鸡高新区、蔡家坡经开区和市科技、发改、工信、农业农村、财政、统计等26个市级部门。各县区也成立了相应的组织机构,各成员单位明确了分管领导、主抓的科室。

三是出台政策措施,优化创新环境。围绕国家创新型试点城市建设,我市先后出台了《宝鸡市鼓励和促进科技创新的若干政策》《关于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加快区域创新体系建设的实施意见》《宝鸡市鼓励科技创新培育新动能若干措施》《宝鸡市关于深化项目评审、人才评价、机构评估改革的实施方案》等政策文件,为新时代持续推进创新型城市建设提供政策保障。

四是强化科技投入,支撑产业发展。创建工作开展以来,全市财政科技投入逐年增加。设立了创新专项资金,着力支持企业关键技术研发、技术创新体系建设、产学研合作和科技成果转化及科技创新人才引进培育等科技创新活动。

五是加强宣传报道,营造创建氛围。我们先后在《科技日报》《经济日报》《陕西日报》等省以上新闻媒体上,不定期开展创建宣传。在在《宝鸡日报》开设“国家创新型城市建设”专版,宝鸡市广播电台新闻节目前加播“创新型城市建设”宣传语,目前已经刊出93期,广泛开展创新政策、创新成果的广泛宣传,推介科技成果300多篇。

二、创建主要成效

创建以来,我市先后荣获全国科技进步考核先进市、国家知识产权试点城市、国家科技成果转化服务示范基地等殊荣。2020年,全市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GDP的比重达46.3%,技术合同交易额32亿元,科技创新成为全市经济发展的重要动力。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以企业为主体的技术创新体系更加完善健全。试点以来,依托优势产业龙头企业,新建国家、省、市企业技术中心125个(包括国家、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和国家地方联合工程研究中心),目前,全市建成数控机床、智能制造、3D打印等市级以上各类研发平台达到226个,其中国家级研发中心及分中心18个。建成国家火炬计划新材料、石油钻采装备、重型汽车制造等科技产业示范基地5个,以各类研发平台、科技企业孵化器、科技型企业、产业示范基地等为基础的创新主体不断壮大。

二是科技创新公共服务体系不断向基层延伸。在全省地级市中首家建成了科技创新服务中心(省科技资源统筹中心宝鸡分中心),向上对接省科技资源统筹中心,向下互联各县区、高新区、经开区。在6个县区开通了宝鸡科技创新服务分中心。统筹利用省内科技资源,解决科技服务企业最后一公里的难题,初步实现了科技资源统筹与共享。着力推进‘百城百园’行动”,依托关天经济区大数据中心、政务资源信息共享平台、宝鸡新兴智慧城市时空信息云平台等基础成果,围绕基础设施、智慧医疗、智慧社区等服务群众的系统建设,支撑和服务宝鸡疫情防控和创新发展,变“群众跑腿”为“数据跑腿”,促进了智慧生活应用全民共享,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不断增强。

三是推进“秦创原”宝鸡科创中心建设。今年秦创原创新驱动平台建设启动以来,全市上下高度重视,专门成立了领导小组和工作专班,印发《宝鸡市用好秦创原创新驱动平台助力区域科创中心建设三年行动(2021-2023年)》,组织召开秦创原(宝鸡)创新促进中心项目合作签约仪式,聘请3名院士为秦创原(宝鸡)创新促进中心顾问,组建秦创原秦川机床集团研究院宝鸡分院,签订秦创原创新驱动平台校地合作框架协议、重点投资项目和金融机构支持合作协议。目前,落地校企合作项目10个,重点投资项目13个,总投资64亿元,全部建成达产后年产值约132.5亿元。

四是实施了一批重大科技创新项目。围绕全市经济社会发展主战场,在深空、深海、深地、高铁、智能机器人、核能发电、汽车及零部件、钛及钛合金新材料、航天航空、机床工具、轨道交通等重点领域,先后组织实施“蛟龙号潜水器球壳”“高性能桥梁钢应用技术研究”等重大科技项目595项,攻克重大关键技术188项,获得中省资金支持5.15亿元,实现经济效益1200亿元;其中,研发的“中低速磁浮供电系统”“高压真空断路器”等国际先进、国内首创的新产品70多个,“微型件电刷头局部镀银工艺”等部分关键技术处于行业“领跑”地位,一批新技术打破国外垄断,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五是培育了一批科技创新主体。建成科技企业孵化器、众创空间、星创天地等“双创”孵化载体104个,其中国家级12个;孵化培育科技型中小企业295户,瞪羚企业52户。净增高新技术企业170家,总数达到294家,年均增幅27.42%,总数位居全省地级市第一。金台、凤翔、眉县、千阳、凤县、扶风、渭滨、陈仓、岐山、太白10个县区先后被陕西省确定为省级创新型试点县区,在全省各地市中位居第一。

六是我市科技创新能力不断提升。创建以来,我市取得的专利申请量23408件、授权量12971件,其中发明专利申请量6092件、发明专利授权量1278件,国外发明专利申请量14件、国外发宝钛集团、石油机械、石油钢管等企业制定国际、国家和行业标准179项,稳固了企业在国内外的话语权。累计获得国家、省、市科技成果奖221项,其中,中铁宝桥集团公司、西电宝光公司等企业获得国家科技进步奖5项。全市150多家企业与省内外100多所高校院所建立了产学研合作关系,探索形成了“秦川经验”“烽火经验”“两地三方”等协同创新模式;全市技术合同成交额累计超过141亿元。

三、今后重点工作

今后一个时期,创新型城市建设工作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建党100周年大会上的重要讲话、习近平总书记来陕考察重要讲话精神及关于科技创新的重要论述,围绕市委“一四五十”发展战略,以建设区域科创中心为目标,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坚持“四个面向”,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主动融入秦创原创新驱动平台,统筹抓好创新主体、创新资源、创新环境,深化协同创新、加速成果转化,支持关键技术攻关,推进“双链”深度融合,全面提升科技创新能力,主动融入新发展格局,为推动宝鸡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科技支撑。到2025年,全社会研发投入占比达到2%以上,高新技术企业达到350家以上,各类研发平台达到300家以上,完成技术交易额36亿元以上,形成具有核心竞争力的区域创新体系。到2035年,创新能力全面提升,建成区域科创中心,跻身国家先进创新型城市行列。

一是着力推进企业创新,增强持续发展新活力。全面落实国家研发费用、高新技术企业税收优惠政策,加大高新技术企业、科技型中小企业、瞪羚企业精准培育力度,通过分类指导、梯次培育、差异扶持、扩量提质,打造一批具有创新能力的“排头兵”企业。瞄准世界科技前沿,支持企业走出去、引进来,积极争取更多的中省科技资源和研发平台落户宝鸡。建立“众创空间—孵化器—加速器”全链条科技企业孵化培育体系,着力打造一批专业化“双创”孵化基地,形成创新主体不断壮大、创新活力迸发的格局。

二是着力推进产业升级,培育经济发展新引擎。围绕汽车及零部件、钛及钛合金新材料、优势装备制造等产业集群,支持实施一批国家重大科技专项、省级特色产业创新链等重点项目,攻克一批关键技术、转化一批科技成果、研发一批创新产品,为产业发展提供科技支撑。围绕航空航天、电子信息、机器人、生物医药及健康设备等新兴产业,聚集人才、资金、土地等资源要素,开展关键技术科研攻关,力争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

三是着力推进区域创新,打造联动创新新格局。全面落实《宝鸡市创新驱引领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政策措施》等创新政策,用好秦创原创新驱动平台,助力区域科创中心建设加速建设;以开展国家农业科技园区、省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创建为抓手,支持千阳、陇县争创省级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为县域经济发展注入新动能。按照“国家级园区上水平、增优势、强品牌,省级园区上档次、增特色、提效益”的思路,支持宝鸡高新区突出创新引领,加快全国一流园区建设;支持蟠龙新区、凤翔高新区打造创新创业先导区。按照“名园”“名区”建设目标,加快陈仓机器人智能制造产业园、渭滨互联网产业园、金台大数据产业园等县域特色科技园区突破发展。

四是着力推进协同创新,构筑成果转化新高地。不断创新“一进三行”产学研合作模式,深化与北大、清华、西交大等高校院所的战略合作,提升产业核心竞争力。健全柔性引才机制,优化服务保障环境,加大高层次外国专家引进力度,鼓励吸引更多科技人才来宝干事创业,为推动我市产业转型发展、产业分工从价值链中低端向价值链中高端转变发挥引领示范效应。




宝鸡市科学技术局

2021年9月13日


(联系人:赵蓉新、冯强    联系电话:3260239)



抄送:市政协提案工作委员会,市政府督查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