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利军委员:
您提出的《关于加强“产学研”合作创新平台建设的提案》(第490号)已收悉。现答复如下:
市科技局高度重视“产学研”工作,近年来,在“产学研”工作实践中,已经形成了“两行一进”(院士宝鸡行、企业高校行、一把手进高校)和“两地三方”(宝鸡、西农大、杨凌)科技合作等产学研合作新机制,建成了国家科技成果转化服务宝鸡示范基地、中国创新驿站宝鸡站点、西安交大宝鸡产学研合作办公室等一批“产学研”合作创新平台。截止目前,全市共有130多家企业与90多所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建立了紧密的产学研合作关系。中铁宝桥集团有限公司、宝鸡石油钢管有限责任公司、宝鸡石油机械有限责任公司、秦川机床工具集团股份公司等大型骨干企业分别与西安交通大学、西安理工大学、西南交通大学开展科技合作,成为良好的合作伙伴,累计实施科技创新项目159个,合作开发新产品60多个,攻克重大关键技术29项,“产学研”工作不断得到加强。
随着我市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和科技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目前科技成果转化存在的“产学研”合作创新平台建设滞后,科研院所与企业及市场之间结合不够紧密,科技成果供求双方信息交流不畅,科技成果价值评估难等问题尤为突出。为了有效解决当前存在的突出问题,根据《陕西省促进科技成果转化若干规定》,我们已经结合我市实际制定了宝鸡市促进科技成果转化若干措施,旨在通过完善成果定价机制,加大对参与科技成果转化和技术转移的企业、高等院校、研发机构、第三方服务机构及相关社会力量的扶持和奖励,着力解决科技成果转化存在的突出问题。
下一步,我们将根据您的建议,积极做好以下工作:
一是尽快出台《宝鸡市促进科技成果转化若干措施》。二是鼓励行业龙头企业内引外联,与国内外高校院所和关键配套企业开展协同创新,加速科技成果转移转化。三是积极倡导合作研发、联合研发、邀请研发、委托研发等产学研合作方式,走优势互补、互利共赢、风险共担的产学研合作之路。四是深化与清华大学、北京大学、西安交通大学和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等高校的对接,深入开展“百名教授进百户企业”等活动。五是依托我市军工骨干企业,建立“军工企业+高校院所+地方骨干企业”联合攻关机制,加速先进军工技术向民用产品转移、扩散,盘活我市军工企业科技资源优势,服务地方经济发展。
十分感谢您对我们工作的关心!希望您继续关心关注我市科技工作发展。